close

關閉部落格好久,不知道這裡還有沒有人會看

如果有10幾年前的讀者看到這篇文章,先祝你最近過得順利、一切都好

想念高中想到什麼就在部落格發文,話很多的我XD

現在重拾也不晚

今天要說的主題就是這個

有時候總是到一個階段的尾聲,才會覺得如果怎麼樣怎麼樣

這樣講太抽象,舉兩個例子

 

1. 和出社會繁忙的孩子說:『我們能清醒健康的活著,也只剩十幾二十年。要多珍惜和我們相處的時間,出去一次少一次』

這話聽在孩子耳裡真的很痛啊~

在關係不好的情況下,甚至有可能是情緒勒索

不過反過來想,20年前,爸媽是否也有珍惜孩子童年的每次出遊,每一天的相處時光?

還是忙於自己的事,迪士尼或哪裡都沒帶孩子去,孩子的活動沒參加,孩子說無聊叫他去抄課文?

童年也是那麼十幾年啊~

如果有小孩還小的父母看到這篇文,想要孩子長大後怎麼跟自己互動,可以現在也這樣跟孩子互動~

不然太早習慣一個人沒有父母陪伴,長大就不常回家了

 

2. 平常其實也不會想要這樣做,但失去總令人痛苦

人類真的很害怕失去,失去一樣東西的痛苦大於得到一樣東西的快樂

(所以斷捨離才這麼難XD)

包括我也是,有時候好朋友住得不是很遠、某個景點或美食離家裡不是很遠,但就是懶惰不想約、不想去

等到要搬走了、朋友要出國唸書了、朋友要結婚了、朋友生孩子了,才覺得回台灣或回家鄉一定要見一面、去一趟

其實本來在台灣也不會想要見XD

純粹是『失去的剝奪感』在作祟

沒見面不是因為朋友搬去別的地方,是本來你們就很少見,根本沒有差別

 

 

基於人類這個缺陷

要常常檢視當下有什麼事現在很適合做,現在不做會很可惜,或是之後再做成本就會很高

然後加點動力立刻付諸行動

arrow
arrow

    Lamb20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